美国或“大幅降低”对华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4月22日在白宫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美国计划对中国商品实施的关税税率将显著下调,但明确排除了完全取消的可能性。这一表态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当天早些时候的言论形成呼应,后者在公开场合指出当前的高关税政策难以长期维持,并预测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将逐步缓和。
特朗普在采访中特别提及145%的关税税率,称这一比例过高,调整后的税率将"大幅降低",但不会归零。同时,特朗普也释放出谈判意愿,表示将以"友好姿态"与中方接触,并期待双方达成协议。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阐述关税政策时多次强调"协议达成"的前提条件,暗示关税调整可能与中美贸易谈判进程挂钩。
贝森特的表态则进一步揭示了美国政府内部的政策动向。他在摩根大通闭门会上指出,美方并不愿与中国“脱钩”,并透露美国可能在未来2-3年内与中国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这一说法得到两名匿名人士的佐证,但实际上相关谈判尚未正式启动。
针对美方近期频繁调整关税政策的做法,中国外交部在2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再次重申立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商界对关税政策的调整动向反应敏感。特斯拉CEO马斯克22日公开表示,将游说特朗普政府放宽关税政策与近期美国科技企业对电子产品关税豁免的强烈诉求相呼应,显示高关税对美国本土产业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
从历史维度看,美国依据"232条款"发起的调查本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工具。该条款允许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产品实施限制,但实际操作中存在明显选择性和歧视性。例如2018年对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措施,以及2025年针对中国的"232调查",均被中方指为违反多边贸易规则的霸凌行径。
当前,中美双方在关税问题上的博弈呈现复杂态势。美方虽释放出缓和信号,但仍未放弃"极限施压"策略;中方则坚持原则底线,强调对话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有分析人士指出,关税调整的具体幅度、实施时间表以及谈判框架的设定,将成为观察中美经贸关系走向的关键指标。